大学生安全常识之心理健康篇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所决定的一种从多
元的视角看待健康的产物。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就告诉我们,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高效而完满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潜能得到开发,价值可以实现。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像人的躯体健康与不健康那样有明显的生理指标,
要真正判定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并不那么容易。相对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的参照系应是以无心理疾病为标准的。因为一个人随时都可能产生心境不良,即使一个健康的人,也可以有突发性的、暂时性的心理异常。这就给理解和判定心理是否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你也许对“心理健康”这个词感到生疏或只是曾经听说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
谈论和使用“身体健康”这个词语,而很少说 “心理健康”;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到生理上存在着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心理上同样也存在着健康问题。
比如说,在日常生活里,许多人都体验过在学习、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许多心
理问题,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人们心理矛盾、情绪紧张、忧愁苦闷等等。如果人们对这些来自身体内部与外部的刺激适应能力很差,那么,这些刺激便会成为恶性刺激,损害身心健康,并可导致心理上的失常,甚至会引起心理疾病。
其实,人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
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为人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身与心的健康是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着的。
你知道吗?人的心理在接受来自身体内部和外部世界的种种刺激后,会发生微妙的变
化。这犹如天气一样,有阴也有晴,有风也有雨;有时雷雨大作,有时风雪交加,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犹如一潭死水,一点也不动荡,反倒不正常了。但是强烈或快速的心理活动又会给人带来明显的影响。在我们相识的人中,不乏有这样的例子:某个人能正常地学习、生活和娱乐,在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后去看病,被检查出了癌症,在诊治过程中,身体急剧垮掉了,以后很快衰竭,不久就死去。这是由于心理恐惧、过度忧郁和对癌症过分夸大其辞的宣传造成的。心理上的自绝,产生全身性生理紊乱,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加速了病情恶化的过程。由此可见,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对人的健康和疾病都会产生不利作用,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对健康有利的心理状态,什么是对健康不利的心理状态。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健康顺利地成长。那么青少年朋友们应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
1、要有正视现实的勇气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遭受失败与挫折是难免的,你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它。心理健康
的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能够在班级生活中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迷于幻想。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各种问题、矛盾和困难时,应面对现实,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进行处理,而不应采取掩饰、回避的消极态度。在排除了心理障碍,甩掉精神包袱之后,愉快、满意和自信的心情将会伴随你。对问题的看待应客观、全面,不主观、不偏执。在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时,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它,根据客观的要求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尊重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认识世界。要不断地学习,增长智慧,培养情趣。同时,也要劳逸结合,善于在闲暇的时间里,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2、让自己的心理行为与自己的年龄相称
人的心理和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不同年龄的人,其心理和行为尽管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年龄特征。行为一方面要符合社会群体要求,另一方面要与自己的年龄、角色相称。如果一个中学生经常像年迈的老人一样,孤僻、少言寡语、萎靡不振,或者如幼儿般稚气可笑、喜怒无常,那他的心理就可能不正常。
3、悦纳自己,自尊自爱
作为青年,应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
于自己的一切包括那些无法改变的缺陷,应泰然处之,而不要怨天尤人。有的同学把自己的抱负定得过高,根本无法实现,以致终日郁郁寡欢;有的同学做事要求十全十美,这往往会因为小小偏差而止步不前。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不仅易于实现,而且可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心情也容易舒畅。对人应采取谦而不卑、自尊自爱的态度,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正确面对现实,抵抗外界的诱惑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这将对你的学习、身体都是有利的。
4、情绪控制与发泄要适度
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与人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日益复杂和多样。情绪
因素对于协调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心理作用。在生活中,如果碰到了伤心哀痛又不能挽回的事,许多人都主张“大哭一场”,这样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将心中的郁闷发泄出来。同时,你还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的情绪是你自己的体验,社会和你周围的人没有随你的情绪来确定各自的行为方式的义务。从保健心理的角度说,不论情绪的发泄与控制都要适度。
5、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交往相处,如果脱离了社会和人群,你
将无法正常地生活下去。所以在与人交往时,应接受并悦纳他人,乐于与人交往,使人际关系协调和谐。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嫉妒、畏惧、敌视等),这样在社会生活中就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6、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应具有目的性,并受理智支配,而且他的认识活动与情绪反
应、性格特征等心理各个方面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要想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你就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要有坚强的意志,去为实现你的远大目标而不懈地努力。让自己的认识与行为相一致,不会因为私欲而背信弃义,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自暴自弃。学会自我控制,使自己的一切需要、愿望、理想、目标都受完整的人格所制约。
7、让自己具有自强不息、独立自主的品格
要保持心理健康,应具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热爱并自觉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地和建设性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尽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获得最大成就。对事物你应有独立、自主的观点,不要盲从他人。应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要过分依赖他人求得安全和需要的满足。盲从或依赖他人,随后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将责任推卸于社会、父母、他人,或归于命运的不济、童年的不幸等,那样反而会使个人陷入无穷的烦恼和怨恨之中。
8、培养广泛的生活情趣
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一个人的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多读、多听、多看的确可以激发人的智慧活动,充实人的内心世界,排除烦恼郁闷,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
(三)大学生怎样注意人际交往的心理安全?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为了某种需要而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的互动过程。它主要表现在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爱和归属等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具有相互性、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属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大学生人际交往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交往愿望强烈、追求平等交往、独立意识显著、富于理想色彩、渴望异性交往等都是主要人际交往特点的表现。
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总体来看是健康的、积极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许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失调,有些人甚至出现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例如,交往平淡、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不良交往和不当交往等交往障碍,都给大学生各方面活动和心理体验带来不良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大学生保障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和获取大量信息。
1、建立健康的交往心理模式
大学生应该建立“我好一你也好”的交往心理模式。这种心理模式要求大学生在人
际交往中,做到正视现实,相信他人,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优点,能悦纳自己和他人,善于和谐地处理与他人交往的关系,从而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种乐观、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
2、遵循正确的交往原则
人际交往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为了使我们的交往言行得到交往对方的满意,引发积极良好的交往行为,大学生在交往中应遵循正确的交往原则,比如,遵循平等尊重的原则、诚实守信的原则、宽容待人的原则、互助互利的原则等。
3、把握成功的交往技巧
交往技巧是通向成功人际关系的桥梁。只有在遵循交往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交往的技巧,才能获得交往的成功。交往的技巧有很多,比如言语与非言语方式的恰当表达。
4、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条件
人的情感变化与交往氛围有直接联系。良好人际关系条件和氛围的创造,是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交往规范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人际关系中有关规律实现的。大学生应遵守人际交往规范,比如道德礼仪、风俗习惯、法纪规范等。遵循人际吸引规律比如人格、距离的临近、相似性、互补性、仪表等因素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规律。
5、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在当前条件下,大学生要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6、适度与异性交往
异性交往是指男女间交往,这是建立异性之间友谊的条件。它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异性交往并建立异性友谊是大学生友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友谊对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有益于他们的情感稳定和补偿,刺激他们开发智力,调节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异性友谊是在异性交往中实现的,异性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具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大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应了解和遵守异性交友的特殊原则:第一,端正异性交往动机。以正确的人生观和友谊观为指导,发展健康、文明的友谊关系。第二,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尊重男女有别的习俗,交往应把握分寸。第三,选择合适的空间。一般的异性交往不宜过多地单独活动,应选择较为公开的环境和场所。第四,广泛交际朋友。与多个异性交友,特别是多参加男女间共同参与的活动。第五,注意理智交往。在异性交往中,应理智地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四)大学生怎样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指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者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挫折既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外部障碍(包括自己的和外界的),也可以看成是个体对这种外部障碍的反应。由此可见,挫折既包括挫折情景,也包括挫折感受,两者关系密切,挫折情景导致挫折感受,挫折情景越严重,挫折感受越强烈。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就须做到:
1、正确认识挫折
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否正确认识挫折,建立一个正确的挫折观,这是战胜挫折的先导和前提。其实每一次失败都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在下一次努力时,更进一步地接近成功。
2、正确对待挫折
首先,避免愤怒、生气。其次,避免自暴自弃。要懂得在遭受挫折时,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自暴自弃,也不要忘记培根的人生哲理“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因此,当遇到困难和挫折,应以青年的朝气和勇气,在社会、学院、同学的帮助下,以积极的方式,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3、善于灵活应变与转移情绪
遭受挫折以后,情绪往往处于不安、焦虑之中,要善于转变近期目标,及时改变行动的方向,就有可能摆脱挫折情景和挫折感。
4、社会、学院要帮助受挫者战胜挫折
第一,对受挫者的行为要有宽容的态度。如果对其行为采取强压的方式,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加重挫折感,使矛盾激化,甚至会转化矛盾的性质,促使受挫者发出更强的攻击行为,甚至触犯法律。第二,创设条件,改变环境。这样可以转移注意力,达到消除消极情绪的效果。第三,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克服消极悲观情绪,宣泄紧张心理,解除心理困惑,达到心理平衡。
(五)怎样控制不良情绪?
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不同的情绪。所谓情绪,是指个体受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虽然个体可以有情绪体验,但对情绪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变化,却不是个体自身所能控制的,所以情绪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绪状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促使人健康地发展,而不良情绪状态则会影响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当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可以借鉴下面这些应对不良情绪的观念和做法,也许能够解决问题。
1、弄清楚情绪的由来
可以引导自己去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是什么原因让我的心情不好?”致力于去解决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沉浸在不良情绪之中。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就会惊喜地发现,不良情绪随着问题的解决逐渐消失了!
2、迅速调节心情
譬如引导学生听听音乐,找人谈谈自己的心事,或者找一些简单的但得花脑力的事情做,虽然这些方法未必有助于改变现实,却能调节情绪,使情绪变得好一些,回头再来处理事情会更有效。
3、用好的预期进行自我暗示
有时候不良情绪并不是由某一件事引起的,而是周期性的情绪低落,那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心情是随时变动的,给点时间就会好转”、“人嘛,心情难免会起伏”的正确观念,如果有这样的认知,就比较容易接受不良情绪的出现,也会预期心情总会变好的。所谓“心随境转”,事情发生变化之后,带来的冲击便会逐渐减低,心情也会跟着转变。
4、提早觉察不良情绪
要告知学生:当自己心情不好时,早一点知道自己心情不好,应对起来比晚些知道要好。同样的应对方法,在心情“有点”不好的时候做,跟心情很不好时做,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换句话说,就是要早点觉察到自己的不良情绪,越晚觉察,处理起来就越费力,效果也就越差。
5、别让心情继续变糟,特别是别做出过激的行为
心情不好的时候,容易冲动地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戏剧化”地把心情变好。可是因为心情不好,自己的心力、体力、脑力其实都比一般的状况差,结果判断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随之而来的挫折,反而会使心情变得更糟,事与愿违。另外,我们每天都有一定的事情要处理,尽管心情不好也没有特权可以全部豁免,如果以有不良情绪为由而全部不加处理,拖延或不理会的结果也会加重不良情绪。所以,别急于想着怎样使自己的心情变好,理智的做法是把心思放在眼前的事务上,至少把几件不处理会带来麻烦的事,做一些安排。当让心情变得更糟的事情被控制之后,心情自然会“止跌回升”。
6、选择多做一些快乐的事
虽然内心对事情的看法决定了自己的心情,但是人还是会遇到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无法全部摆脱不好的心情,这时候如果还把全部的精神或注意力放在无法改变的地方,只会徒增痛苦,最后落得自怜自艾的地步。既然不快乐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一些让人快乐的事做呢?
7、通过语言暗示法来调节
语言对人的中枢神经有暗示作用。当心情不好时,对自己说“不要生气,慢慢来,事情总会变好的”,这样一想你的心情就会变好一些。同时,让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调节一下,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个人都有坏心情的时候,这时每个人调节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情绪的好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的不良情绪你的方法是否有效。
(六)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异常表现有哪些?
凡不健康的心理表现统称为心理异常表现。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大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分为三个层次、四大类型。
首先,按其性质和程度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一般心理失衡。大学生心理失衡表现较多、较普遍的为心理适应不良,出现孤独感和焦虑感。产生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有:追求的大学和专业目标不能实现、恋爱受挫、人际关系紧张;考试失利、犯错误受批评或处分、评优或评奖学金落选、身心患病、毕业求职受挫、受到意外事故的伤害等等,这些均易引起心理失衡。心理失衡若不能及时引导矫正,就容易发展为心理障碍。
第二个层次:常见心理障碍。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比较多见的是意识障碍、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严重的心理障碍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引导解除,就容易发展为精神病。
第三个层次:精神疾病。大学生中常见的精神疾病有神经官能症和精神分裂症两种。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等症状,是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分裂性个性、敏感多疑、对学生和有关活动厌倦、对人冷淡、孤僻、犹豫、破坏性行为等,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其次,按其类别划分为四大类。
一是自卑心理。它是指个人由于某些缺陷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自卑心理往往会导致缺乏自信,不求上进;不愿去与人交往和参与集体活动等等。
二是孤独心理。它是一种封闭内向的性格障碍,是一种主观感受。它不同于独处,有的人由于某种原因而独处,但并不一定产生孤独感。大学生普遍地能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同时也想广交朋友并希望有知心朋友。但由于一方面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又由于缺乏交往能力,不能满足自身交往的需要。因此,他们在学院人际交往中碰到了各种问题,存在着孤独感。这一心理异常现象在新生中尤为突出。有的对交往缺乏兴趣,也不善于交往;有的不知道如何接近他人,如何处理与同学的冲突;有的不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与异性交往;有的不与大多数学生交往,只在小圈子内交往等等。这些现象如果发展下去。他们将由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而更加孤独。
三是焦虑心理。这是大学生中常见的轻度心理异常表现,他们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往往会无所适从,特别是生活、恋爱、学习上受到挫折和意外事件的伤害后,最易产生焦虑心理。当一个人出现焦虑感时,就会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担心害怕、心跳加快、呼吸加深、易怒出汗等心理生理上的不良反应。考试焦虑心理也较常见,有的学生学习动机过强。有的考前准备不充分等,都易出现焦虑症状。
四是苦闷心理。目前的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上大学是一种投资行为,部分学生来自于贫困地区城市下岗职工的家庭,经济困难使这部分学生产生了苦闷心理。
(七)心理危机主要有哪几类?
根据心理危机的性质可以分为发展性心理危机、境遇性心理危机、存在性心理危机。
发展性心理危机是指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例如,小孩出生、大学毕业;中年生活改变或退休等都可能导致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被认为是正常的,但是,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发展性危机都是独特的,因此必须以独特的方式进行评价和处理。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在他的成长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要履行不同的成长任务,但当他们在此时遇上困难及阻滞时,便会产生压力,并慢慢促成危机,由于这些危机是个人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问题因此是正常的,不代表着任何个人的问题。
境遇性心理危机是指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例如,交通意外、被绑架、被强奸、集体抵制和失业、突然的疾病等都可以导致境遇性心理危机。区分境遇性危机和其他危机的关键在于它是随机的、突然的、震撼性的、强烈的和灾难性的。
存在性心理危机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存在性危机可以是基于现实的,如一个40岁的人意识到自己从没有做什么有意义的事,从未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或所在的组织产生过独特的影响;也可以是基于后悔,如一个50岁的人从未结过婚,从未离开过父母,从没有过独立的生活,而到现在却永远丧失了机会;也可以基于一种压倒性的、持续的感觉,如一个60岁的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这种空虚永远无法以有意义的东西来填补。
(八)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自助,帮助来访者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促进自我成长。简单地说,心理咨询就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活动。而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实质,其过程是一个由“他助”(来访者求助于咨询者),经过“互助”(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最后达到来访者“自助”(自己改变认识和行为)的完整过程。即来访者通过向咨询者咨询的过程,最终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并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角度思考问题,用新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采取新的方式适应环境。
同时,心理咨询又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与来访者建立一种有冶疗作用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至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个人能有全面而丰富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九)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简介
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是经学院批准成立并归属于学院学生工作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现有一名专职咨询、组织管理人员及多名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兼职人员。其主要职能是:通过一系列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1、工作宗旨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陪伴和帮助大学生们走过成长中的困难时期。
当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情感、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惑、挫折和压力时,本中心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协助其度过心理危机、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让大学生们能更轻松、更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在温馨、优雅、舒适的环境中,由受过专业训练,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为来访大学生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本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将严守心理咨询的职业道德,为所有来访者保密。
2、中心心理咨询的三大类型
(1)心理发展咨询。来访者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来咨询。
(2)心理适应咨询。来访者心理健康基本正常,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心理压力和烦恼,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来访者的目的是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状况,提高适应能力。
(3)心理障碍咨询。来访者有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非常痛苦,明显影响了正
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咨询的目的是缓解内心冲突,化解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
3、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可以考虑约见心理咨询师
(1)在大学适应方面遇到困难;
(2)感到情绪低落,缺乏动力或长期受到困扰;
(3)希望加深自我了解;
(4)感到学习效果不理想;
(5)有意改善人际关系;
(6)希望增强自信、发挥潜能。
4、约见方式
一般情况:预约(电话预约或来预约室)→会谈→确定下次是否继续。
紧急情况:可随时于办公时间内直接到本中心与心理咨询师面谈,或直接拨打8439433向心理咨询师倾诉。
5、中心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下午2:00~5:30
6、办公地址
湖北民族学院学生工作处办公楼二楼
7、“朋辈之间”网络在线交流
“朋辈之间”网络在线交流是由我校优秀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团队,通过湖北民族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网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大学生关注的学习、生活、情感等问题,让我校大学生们在交流沟通中成长。
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网进入方式:湖北民族学院校园网首页→点击进入学生工作处→点击心理测试进入“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先点击左侧“学号/用户名”输入学号如:0103112→点击“密码”(自己任意选定) →点击“注册”,注册经批准后,点击进入“在线交流”。